克拉古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初,1905年日俄战争后,俄罗斯人雷德洛夫兄弟为躲避战乱,由俄罗斯来到东北哈尔滨,以售卖自制香肠为生,因风味独特、食用方便,深受东北人民喜爱,生意兴隆。兄弟中一人于1917年在沈阳和平区中华路商贸饭店附近开设分店,其后人子承父业,一直经营到解放初期,在中苏合作期间,深得苏联专家青睐,被指定为食品,并因此得名“克拉古斯”,在俄语中意为“大香肠”。1956年公私合营收归国有,深得俄罗斯人真传的穆勇成为克拉古斯的代,并将带有欧洲高贵血统的美味食品发扬光大,成为计划经济时期的食品,代号为“136”,单位全称为“136商店”,是当时有一定级别和身份的人才能分配到的紧俏商品,当时的就曾经视察过这里。1984年,随着改革开放,“136”封闭已久的店门被商品经济大潮撞开,“”变为“普供”,店名改为“沈阳市副食品供应站”。1991年,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,沈阳市畜牧副食局刘瑞清临危受命,从穆勇手中接过“克拉古斯”,企业次改制,名称由“沈阳市副食品供应站”改名为“沈阳克拉古斯肉制品加工厂”,地址由和平区中华路迁到大东区望花南街机校巷28号,厂区面积由不足800平米,...[ 查看更多 ]